View English version of “Understanding Autoimmune Disorders” page
通常來說,免疫系統能夠有效抵禦導致疾病的微生物。但有時候也會失敗,病菌成功入侵體內,讓人因而生病。目前我們還無法確知免疫系統出錯的原因,但可以確定的是,女性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,是男性的兩倍;部分族裔(主要是非洲、亞洲及拉丁美洲)得病的可能性也比較高。遺傳也是一個原因。如果你的家庭直系親屬有人得到某種自體免疫疾病,那麼您就有風險罹患另一種不同類型的自體免疫疾病。不幸的是,被診斷出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,很有可能發生另一種自體免疫疾病。事實上,25%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會得到另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自體免疫疾病。
自體免疫疾病有100多種。根據《美國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協會》的估計,美國有高達五千萬人罹患至少一種自體免疫疾病;其中有許多人尚未被診斷出來。自體免疫疾病的類型多元,包括乳糜瀉、葛瑞夫玆氏病、子宮內膜異位症、狼瘡、脫髮症及猝睡症等。由於它可能在人體不同的器官或系統發生,因此診斷起來特別困難。
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眾所周知的自體免疫疾病,病因是免疫系統發生不正常的反應,造成關節發炎和損傷,但常被誤診為骨關節炎──這兩者其實大不相干。至於多發性硬化症,則是免疫系統攻擊神經細胞後,引發虛弱、肌肉痙攣、失明等症狀,卻經常被誤診為憂鬱症、纖維肌痛、偏頭痛等等。很出人意料的是,第一型糖尿病也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,它是因為免疫系統的抗體攻擊胰臟及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所致。但是它的初期症狀類似流行性感冒,加上病人極度虛弱,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傷風感冒。
自體免疫疾病的諸多症狀不顯著,而且與其他疾病重疊,難怪高達40%的病人在一開始都被誤診。然而,正確診斷與早期治療,對於延緩永久性損傷及症狀與衰弱的控制,至為關鍵。因此,熟悉自己的家庭病史並與醫生討論,是很重要的。追蹤體內各系統的狀況,也能夠協助醫生判斷需要進一步檢查的病因。目前並沒有單一的血液檢查能夠直接診斷自體免疫疾病,但透過多種抗體試劑及症狀比對,可以幫助確診。這些過程有可能令人感到沮喪,而且要花不少時間,因此在診斷確認之前,堅持到底更是重要。
一旦確診之後,大部分的病人都是由各專科,例如風濕科、腸胃科、內分泌科或皮膚科的醫生進行診治。治療的方法包括,生活型態的改變,以及抗發炎、止痛與免疫抑制的藥品。自體免疫疾病無法根治,但當疾病進入緩解狀態,病人就有幾個月甚至幾年可以感覺舒服一點。
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,或者被認為是壓力或年紀大所引起。但如果你的症狀持續沒有消退,甚至更嚴重,那麼就是該看醫生的時候了。
此文最早見於HealthPerks通訊 , 以及華人保健養生電子報 2018年秋季版。 更多有關「華人健康促進計畫」的訊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