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尊嚴的善終須條件配合

Skip

Dr. Will Tseng
醫師曾威人指出,有尊嚴的「善終」聽起來簡單,
但是實際上需要很多條件配合。(記者李榮/攝
影)

「病人才是在受痛苦的那個人,到底他要的是什 麼?」

死亡是每個人都不可能避免的一站,但是在生命 末期的時候,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依照自己的意 志、有尊嚴的「善終」。如果一個病人真的情況 無法好轉,例如已經成為植物人且腦死,誰希望 這樣一直生活?

在加護病房(ICU)工作的醫師曾威人指出,加 護病房工作中,每天都在處理最嚴重的病人,有 時候送進來的病人,一人就會有20多個嚴重的 併發問題,能夠治癒的機率微乎其微;這時安寧 療護(或稱緩和療護)就是選擇之一。

他指出,醫師、病人、或者學界,對於「好死(a good death)」的定義雖然都可能不相同,但 是多數人都同意,「一個善終」非常重要。而要有善終,與病患的身體狀況、心理條件、社交環 境、精神層面、醫療照顧,以及事前的準備都有關係。以實際臨床經驗來說,在無法救治的狀況 下,若病患還能自己決定,醫師會讓病患自己選擇醫療介入的程度,「如果病人跟我們說:『讓 我死吧』,我們會盡量讓他舒服、平和的過去。」

「我們醫師重視病人生活的品質,當然也會重視死的品質。」曾威人說,在最後的救護時,「情 況」通常不會太好看,病人可能是全身赤裸、甚至血液、唾液到處都是,有時身上還插滿管子, 用人工的方式維持生命跡象。如果病人不希望過度急救,或者有宗教的服務的需求,都應該儘早 讓醫師或代理的家人知道,「家人也必覺得有罪惡感,重點是病人真正的意願能被執行。」

他介紹,加護病房的醫師每天救無數的人,但是也總有真的沒有辦法幫助病人恢復健康的時候。 當所有醫療措施沒有辦法阻止病情惡化、病人預期壽命可能少於六個月時,就可以考慮安寧療 護,替病患與家屬提供舒緩照顧與靈性支持,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。安寧療護並不是加速死亡, 也不刻意延緩死亡,是協助病人自然直到生命結束。

醫生小檔案:曾威人(Will Tseng)。出生於台灣,小學畢業後來美。重症醫學、胸腔內科、內 科。柏克萊加大大學部、達特茅斯醫學院、UCSF-Fresno內科住院醫師訓練、戴維斯加大 Pulmonary & Critical Care fellowship 。語言:中文、英文、日語、台語。專家諮詢:El Camino醫院。

 

本文最早見於世界日報與El Camino 醫院合作的「請問醫生」專欄。